混凝土骨料兩種上料方式的優劣勢分析
發布:admin發布時間:2014-04-25 11:18
骨料是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在混凝土結構中起著骨架作用,主要分為粗骨料與細骨料。骨料一般通過船運到達碼頭,由碼頭輸送至堆場,這一過程各個企業基本相同。但從堆場輸送至儲料倉,各企業存在不同方式,一般分為兩種:一種是鏟車人工上料方式,另一種是輸送帶機械上料方式。兩種不同的輸送方式都各自存在優缺點,并對混凝土質量帶來影響。
鏟車人工上料方式,是鏟車作業工利用鏟車將骨料從堆場鏟至輸送帶,由輸送帶輸送至儲料倉。骨料的選擇和上料速度由鏟車作業工控制,因此這一過程人的因素影響大。而輸送帶機械上料方式是流水線型作業。當儲料倉骨料不足時,中控操作室作業人員點動設備按扭,堆場底部倉門打開,骨料在自重落下,再通過輸送帶從地籠輸送至儲料倉,這一輸送過程都由機械完成,因此人為因素影響小。
兩種方式的優缺點分析:輸送帶機械上料方式基本上都是由機械完成,而鏟車人工上料方式基本都由人來完成,在骨料選擇 要求鏟車工具備一定的混凝土基本知識,在上料效率上要求鏟車工有積極性,堅持在車間崗位上。但同時,在企業工資成本上,鏟車人工上料方式比輸送帶機械上料方式高,當企業業務量不大時,鏟車工流動性會增大,因此鏟車人工上料方式比輸送帶機械上料方式難于管理。
綜上,兩種上料方式都各自存在優缺點,當材料品質穩定時,輸送帶機械上料方式相對要好,但在材料品質波動大、地區自然氣候變化較大的情況下,鏟車人工上料方式相對要好。故此,在選擇哪種上料方式上,企業應做足考慮,充分分析兩種方式帶來的影響,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生產出更好、更穩定的混凝土,同時更好地為施工單位提供服務。
本站相關文章推薦:
制砂生產線使人工制砂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
人工砂成為建筑領域主流砂為制砂機發展帶來機遇
如何處理制砂機在生產線工作中所出現的異常情況?